「現在的香港人,正在用肉身告訴台灣,獨裁的中國不可信任;而過去,也有許多前輩,承擔生命的危險,甚至犧牲的可能,為今日的台大、今日的台灣打開了民主自由的空間。」
台大新生書院的開學典禮當中,一個清瘦身材的大男孩站在講臺上,不疾不徐地吐露出這段論述。他是台大學生會會長凃峻清,一席引述香港反送中的致詞,讓他一炮而紅。
勇於發聲的他,不只打算用說的,凃峻清還要用行動,替青年世代找回那消失的公民權。
曾以年紀最小的身份,踏上TEDxYouth講台,講述走進全台各地鐵道訪查的經歷,並憑藉著自己對鐵道文化的熱愛,在14歲擔任起總編輯,創辦一本《鐵道青年》雜誌。
他是凃峻清,因迷戀鐵道文化,廣泛閱讀鐵道藏書,從社會、土地到生態,跨領域的範疇讓他持續關注台灣這塊土地。現在他的舞台,不再僅限於鐵道,更廣泛地觸及、影響到台灣的公共事務、社會議題。
高中挑戰廢除向國父敬禮舊俗 政治啟蒙竟源自於「廢死案」
「在這位高中生身上,我好像看見台灣學術的未來⋯」知名台灣文學作家陳芳明,曾在多年前這樣比喻過凃峻清。
當時還是雄中學生的凃峻清,主動邀約講者來到校園中,向高中生講述過去二二八事件的歷史,而身為講者的陳芳明不免訝異,這一個青年如此年輕,竟對台灣歷史保持高度興趣,隨後還以優異成績順利率取台大歷史系。
凃峻清從小在書堆中長大,從歷史、人文、地理,他無不感到興趣,保持著凡事問「為什麼」的精神,使得他向來是「會玩又會讀書」的代表。
▲聊到近期熱門國片《返校》,凃峻清笑著說上映第一天,一群學生會同學殺去電影院看,談話中不免洩露出這個年紀的純真。(攝影/吳昌霖)
「最早是看到蘇建和案,當初國小看到時還沒定讞,後來無罪判決,我那時候才在想,為什麼法律對於一個人判處死刑如此肆意?」一則長年爭議不已的人權議題,成了他熱衷參與社會運動、關注學生權益的重要啟蒙點。
深切感受到「政治即是生活」,凃峻清在國中時期翻看校規時,發現學生的大過、小過的獎懲規定,含糊不清,他主動寫了意見書給學校,卻被三番兩次敷衍帶過,但凃峻清不願放棄溝通,最後校規出現了改善,「我才發現到說,原來我們很可能都覺得這些規定事不關己,但直到自己提起關注,才能有機會獲得改變。」
一次、兩次的學生權益爭取,讓凃峻清熱血投入學生自治行列內,到了高中更加積極主動向學校提出倡議,像是「廢除始業式及休業式向國旗和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」、以及「服儀規定鬆綁」。
轉眼間,升上大學的他,接著扛起台大學生會會長責任,把關注眼光從校園內學生事務,擴及社會上不合理法規、現象。
90年前舊制竟成青年束縛 凃峻清推連署要修《民法》
一個90年前制訂的舊法,造就了台灣一個荒謬的景象。
一個現年19歲的台大學生表示,自己曾要和同學一起參加三天兩夜營隊,但因自己未滿20歲,不得成為旅遊平安險要保人,所以還得先簽過「家長同意書」,才能順利出遊。
另一個18歲大學生,無法自行辦理學貸,得至少一位監護人同行,才能順利辦理。
上述這些困在年齡造成的生活問題,竟是根源於《民法》對成年年齡限制。
事實上,早在西元1929年制定的《民法》,明文規定20歲為成年人,但《刑法》卻是規定18歲為完全責任能力人。
還原當時時空背景,當時民法制定是參考當時德國、日本法規,但早在1970年代,德國就已「還權青年」,日本更是在2015年一併將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。
已長期觀察到校園同學困擾,凃峻清犀利地表示:「抽宿舍需要的戶籍謄本、辦理學貸、開戶領取生活費,這些是每個大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,都會面臨到的事情,儘管自己都有能力自行處理,但都得經過父母授權與同意才能做,這些不合理,更加凸顯《民法》制定成年年齡的不合時宜。」
根據統計指出,台灣約有57.8萬名青少年介於18至20歲間,但因《民法》成年年齡限制,使得這群青少年做任何事,都得先經過「父母親」同意。
▲收起靦腆神情,凃峻清嚴肅地強調,「在《刑法》、《民法》的權責不符的狀況下,這讓18至20歲的青年仍是無法成為『一個完整的成年人』。」(攝影/吳昌霖)
事實上,2016年時任立委的顧立雄、尤美女與周春米,率先提出《民法》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法案,但因當時18歲投票年齡修憲案未果,導致民法成年年齡下修同樣無疾而終。
為推動「還權青年」,凃峻清先是在國發會「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」,以台大學生會發起下修民法成年年齡提議,同時與臺灣青年民主協會、台少盟籌組「修民法 挺青年」陣線。
凃峻清儘管在受訪的前幾個月就已滿20歲,但他頻頻強調: 「這是對弱勢者影響更大的法案,想要打工就得先辦理戶頭,但卻什麼都不能做…這次(民法下修)也是關乎到我們是要為哪些人發聲。」
不讓制度看扁年輕人 持續發聲對社會發揮影響力
話鋒一轉,現行民法、刑法成年年齡的訂定不一,使得年輕人做任何決定都綁手綁腳,這讓凃峻清無奈地表示:「制度上不斷對年輕人來說,你們就還是個孩子、還沒有長大。」
他認為唯有從制度入手,不論是責任、權利也好,年輕人可以即早「轉大人」,才更有可能走進社會、關心參與公眾事務。
▲中國遊客曾一張張撕去的連儂牆,隔天就以極快速度「長回來」,格外凸顯台灣年輕世代對公共事務的敏銳度、關注度極高。(攝影/吳昌霖)
因為在台大新生書院的開學典禮上的一番致詞,使得凃峻清突然爆紅,卻傳出有不滿家長打電話到台大,揚言要退掉學生會費以表達不滿。
面對民主體制底下不同的聲音,凃峻清泰然以對:「我覺得在那樣的場合傳達這些(香港反送中)的訊息,相較於家長打電話來抗議等後續影響,前者對我來說比較重要。」
願意挺身而出不斷發聲的凃峻清,印象最深刻不過的,仍還是高中時期的他,經歷「318太陽花運動」、「反課綱運動」,原本不關心、政治冷感的同學,因提出討論同時,「這些同學突然開始有了一些想法,我就覺得很吃驚,原來提出倡議、關心議題,是可以慢慢持續改變周邊的人。」
把「社會溝通」當作一種社會運動的凃峻清,談起未來的發展,不忘自己最愛的書堆,「會想要考取社會所,或許是可以用近代或是當代台灣史,以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台灣發展歷程。」
持續用行動發揮「無聲的社會運動」,凃峻清發起的「還權青年」運動,不外乎也是想要用自身努力,說服所有不認同的大人們,一同加入「相信年輕世代」行列。
《你也能一同關心參與民法下修18歲議題》
個人連署支持「修民法挺青年」:https://reurl.cc/K6QWjp
團體加入「修民法挺青年陣線」表單:https://forms.gle/SuJCFf4BRLzDfVA7A